仪征市以严管厚爱为核心,以鞭策激励为抓手,以激发干事激情为目标,不断深入贯彻落实“三项机制”,出台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举措》,明确制度纲领,营造用人清风,为全力打造“一个先行区、三个新高地”贡献人才力量。
持续鼓励激励,让干部“尝到甜头”。坚持正向激励,让能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、有实惠、受重用。形成思想认同,通过选好一个、带动一批、影响一片,近年来,修复“中共仪征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纪念馆”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、创作现代扬剧《党的女儿》等一批文艺作品,激励广大干部锐意进取、担当作为;强化考核激励,坚持出成绩的地方出干部,干得好的干部有提升,提拔重用考核排名靠前单位、在岗干出实绩以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达95%,此外,在职级晋升集中推荐名额设置上,年度考核一等奖单位予以增加。
适时容错纠错,让干部“厘清源头”。坚持严管厚爱,为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、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。明确实施细则,制定了《仪征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细则》,细则遵循“三个区分”、坚持“三个结合”、树立“三个导向”,从源头保护干部,减少错误发生,精准“纠错容错”,营造敢干事、有担当的良好氛围;加强监督约束,通过监督执纪“第一种形态”,对干部身上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及时提醒。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,通过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,帮助干部理清“源头”,防止小隐患发展为大问题;强化结果运用,经确定为容错并免于责任追究的单位或个人,提拔任用、表彰奖励等不受影响,此外,对信访举报反映问题失实或受到诬告的单位或个人,探索澄清保护机制,相关问责机关或部门及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澄清事实,消除负面影响。
坚持能上能下,让干部“铆足劲头”。只有干部能上能下,才有源头活水。列出负面清单,依据政治表现等认定结果,确定25种“下”的具体情形,构建一般性与差别化共存的指标体系,划出“下”的硬杠杠,形成推动干部履责担当的倒逼机制,引导鞭策干部提振精神、干事创业;慎重研判认定,围绕“三个面向”开展经常性调研,动态了解干部履职情况、作风状态和干群认可度,综合研判是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,公平公正提出认定意见;适时调整警示,对发现符合“下”的情形的干部,及时开展谈心谈话、教育提醒等措施督促整改。对承担工作明显下滑、经提醒仍没有改观的干部,综合采用调离岗位、降职、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,形成“调整一个、教育一批”的警示氛围。